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相關報導

    計畫進度提前 「海洋吸塵器」一年內將啟航 友善列印 fb
    日期:106-05-18    資料來源: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本報2017年5月17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荷蘭22歲創業青年史萊特(Boyan Slat)的太平洋垃圾帶清理計畫出現重大的設計變更,而且進度將從原本的2020年底大幅提前,第一波的清理行動在未來一年內就可望啟航。

    史萊特的非營利組織「海洋清理」(Ocean Cleanup)即將在太平洋上架設一垃圾清理系統(俗稱海洋吸塵器),移除漂浮在海面上的大量塑膠垃圾。全世界海洋中的塑膠垃圾隨著時間被環流逐漸帶往五個主要的垃圾集中點。海洋清理組織的目標就是清理這些「太平洋垃圾帶」。

    史萊特(Boyan Slat)。圖片來源:By Erwin Zwart/The Ocean Cleanup史萊特(Boyan Slat)。圖片來源:By Erwin Zwart/The Ocean Cleanup

    史萊特的原始設計有一固定在4.5公里深處海床上的大型垃圾欄網,而許多科學家認為這個設計不可行。史萊特說,現在設計會改成用懸掛在600公尺深處的「錨」固定多個較小的欄網。理論上,這些錨能將垃圾蒐集系統固定在效率最高處。

    史萊特的團隊5月11日在記者會上展示最新設計。

    「這個系統將自動漂往塑膠垃圾所在之處。」史萊特說,「原本目標是十年內清除42%的垃圾帶,現在將在五年內清除50%。」不過他們尚未執行任何實測證實這個說法。

    By Erwin Zwart/The Ocean Cleanup 海洋吸塵器外觀。圖片來源:By Erwin Zwart/The Ocean Cleanup

    這些垃圾帶雖沒有堆成島嶼,經過這些地方的人們也表示並不會看到非常大量的塑膠垃圾,但是這些塑膠垃圾的確存在,既醜陋又危險。

    海龜、海獅和海鳥攝食這些垃圾並且逐漸中毒。當塑膠逐漸分解成碎片顆粒,則從魚類進入食物鏈。

    史萊特首次提出用65英里(104公里)長的V型圍欄蒐集垃圾。他在TED上發表的演說吸引大量關注,但是許多海洋科學家對於「打造有史以來最大離岸設備」的可行性持懷疑看法。

    海洋清理團隊只有在實驗室中和以模擬進行測試,所以設計尚在理論階段。但是體積改小的新設計可能有助釋疑。

    不過,尚未實測的設計仍可能引來專家的疑慮。其中之一是清理系統是否能抵擋強勁的洋流和暴風雨。如果系統壞了,就變成垃圾的一部分。而且,清理系統可能吸引魚類和其他會攝食塑膠的海洋生物。此外,系統蒐集來的垃圾有多少真的被回收也難以得知。

    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海洋垃圾計畫主任華樂斯(Nancy Wallace)說,許多海洋垃圾的深度遠比系統蒐集的深度大。但華樂斯強調,這個計畫讓海洋垃圾議題獲得的關注,仍然值得稱許。

    史萊特表示,這個設計變更吸引了2170萬的捐款,使2013年至今的資金總額來到315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