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相關報導

    太平洋「暖池」擴大中 科學家:恐增強颱機率 友善列印 fb
    日期:105-07-07    資料來源: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本報2016年7月6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時序進入盛夏,不只陸地上飆高溫,綠島水深10米處更在上個月記錄到30°C的溫度,與全球最新研究結果不謀而合。根據英國《獨立報》報導,科學家證實,因為溫室氣體排放,全球最大暖水域——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暖池(warm pool)正在擴張、溫度也在上升中,並警告周圍海島國家,可能因此面臨強烈颱風威脅。

    範圍廣及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橙紅色區域即為暖池(warm pool),海水表面溫度是全球最高。圖片來源:NOAA(CC BY-SA 2.0)
    範圍廣及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橙紅色區域即為暖池(warm pool),海水表面溫度是全球最高。圖片來源:NOAA(CC BY-SA 2.0)。

    水溫最高達30℃ 暖水區面積擴大1/3

    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暖池,在赤道上綿延1萬5000公里,從北到南寬約2400公里。暖池的定義是平均溫度大於28℃的海域,某些地方的溫度可高達30℃。

    近年暖池範圍擴大,並經歷全世界最大幅度的海平面上升。由於海平面上升的關係,近期南太平洋上已有五座小島消失、六座小島半毀。此外,溫暖海水使空氣溫度和濕度變高,顯著影響暖池附近國家的天氣,增加了強烈颱風的風險。

    暖池的面積以20年為週期擴張變熱、縮小變冷。不過來自南韓、澳洲、加拿大和中國的研究人員指出,過去60年間,暖池的溫度整體而言上升了0.3℃,面積增加約1/3。

    溫度上升幅度看似不高,但暖池的面積擴張表示其多吸收了大量能量。研究人員將暖池溫度與氣候模擬做比較,發現暖池溫度上升、面積擴張的主要原因是溫室氣體,而非自然的太平洋十年期震盪。

    暖池擴大 近九成是溫室氣體造成

    「人類活動對太平洋暖池的影響,對於瞭解和預測季風降雨、颱風頻率和強度有著重要的啟示。」研究人員表示。

    南韓浦項工科大學教授閔勝基(Seung Ki Min)指出,根據他們的研究結果,暖池的變化只有12%至18%是自然波動造成,剩下的82%至88%都是溫室氣體造成。多餘的能量除了讓海面上升,也增加了颱風的強度。

    閔勝基表示,「我們認為颱風強度將增加,因為暖水面積擴大了,溫度上升表示能量來源增加了。」研究人員也發現,如果暖池位於印度洋的部分擴張得比太平洋的部分多,會導致西印度洋雨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