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相關報導

    2016年全台珊瑚礁體檢 指標魚類少現警訊 友善列印 fb
    日期:106-03-29    資料來源: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本報2017年3月28日台北訊,林育朱報導

    去(2016)年是超強聖嬰後一年,氣溫也再創新紀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日前公布2016年全台珊瑚礁體檢成果,發現氣溫飆高,海水溫度也上升,並且觀察到珊瑚零星白化。

    調查結果顯示,整體活珊瑚覆蓋率為一般,但觀察到小琉球的活珊瑚覆蓋率明顯降低。此外,各調查點的指標性魚類與經濟性無脊椎動物數量也偏少,即使活珊瑚覆蓋率最高的綠島大白沙海域,也鮮少見到指標性物種,顯示珊瑚礁生態已發出警訊,亟待政府提出更多的保育、限魚甚至禁魚措施。

    基翬海下生機蓬勃,活珊瑚覆蓋率達到國際標準的「一般」等級。圖為花環肉質軟珊瑚。攝影:蕭伊真。基翬海下生機蓬勃,活珊瑚覆蓋率達到國際標準的「一般」等級。圖為花環肉質軟珊瑚。攝影:蕭伊真。

    調查地點遍布全台和離島,包含野柳、龍洞灣、鼻頭港、番仔澳、綠島、蘭嶼、墾丁、小琉球、澎湖東嶼坪等11處,調查時間從2016年5月至11月,全年累計有143人次下水。

    氣溫高創新紀錄 珊瑚偶有白化

    離島部分,蘭嶼三個調查點(玉女岩、土地公廟、椰油灣)活珊瑚覆蓋率分別是68.9%、20.9%及20.9%;綠島三個調查點(大白沙、柴口浮潛保護區、石朗)活珊瑚覆蓋率在 47.8%到 80.6%之間;小琉球三個調查點(美人洞、漁埕尾、厚石裙礁)活珊瑚覆蓋率在7.2~23.1%之間;澎湖東嶼坪南側、西側及東側的活珊瑚覆蓋率最低為50.6%,最高是68.8%。

    本島台東基翬活珊瑚覆蓋率介於 33.1%到 41.9%之間;花蓮石梯坪為22.5%;東北角和北海岸四個地點的活珊瑚覆蓋率在8.8%到 42.5%之間,番仔澳樣點深處最差,野柳淺處活珊瑚覆蓋率最高;墾丁合界活珊瑚覆蓋率為43.1%。

    2016年深處活珊瑚覆蓋率。製圖:台灣環境資訊協會。2016年深處活珊瑚覆蓋率。製圖: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2016年淺處活珊瑚覆蓋率。製圖:台灣環境資訊協會。2016年淺處活珊瑚覆蓋率。製圖: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去年是超強聖嬰後一年,氣溫也再創新紀錄,年平均氣溫之高是全球有紀錄以來第一名。氣溫飆高,海水溫度也上升,6月時調查志工就在綠島記錄到水深10米處的海水溫度逼近30°C,並且觀察到珊瑚零星白化。

    綠島石朗珊瑚白化。
攝影:蕭伊真。綠島石朗珊瑚白化。
    攝影:蕭伊真。

    隨著夏季到來,節節升高的氣溫更加令專家學者和民間團體擔憂,7月時邀請潛水民眾一同監測並回報珊瑚白化的狀況。值得慶幸的是,除了墾丁、東沙較多珊瑚白化,其他地區都只有零星發現。

    指標性魚類偏少 影響珊瑚生態健康

    全台調查點中,蘭嶼的土地公廟及椰油灣、東北角的龍洞灣、和美國小南側及番仔澳和小琉球三個調查點(美人洞、漁埕尾、厚石裙礁)活珊瑚覆蓋率都沒有達到25%,屬於「不佳」或「劣化」級別。

    其中小琉球三個調查點與去年相比,活珊瑚覆蓋率明顯降低,厚石裙礁深處甚至僅紀錄到 0.6%,根據在地海洋志工隊的觀察,極可能是因為9月時的強颱莫蘭蒂重創南台灣所致。而台東基翬覆蓋率雖不差,泥覆蓋率超過10%,嚴重之處可在珊瑚表面發現厚達1公分的泥,而這可能是因為附近海岸地區表土裸露,大雨沖刷下被帶入海中所致。

    調查結果顯示,指標性魚類與經濟性無脊椎動物數量少,甚至缺乏,即使活珊瑚覆蓋率最高的綠島大白沙海域,也少見到指標性物種。不僅這些生物缺席,調查過程時常可見廢棄漁網纏繞在礁盤或珊瑚上,甚至位於保護區內的調查點也是零星可見。

    魚類或高經濟價值的無脊椎動物的缺席,是珊瑚礁生態所發出的警訊,亟待政府提出更多的保育、限魚甚至禁魚措施,而去年綠島民眾獵捕保育物種龍王鯛一事,顯示除了更多的保育政策,台灣執法能量、民眾守法觀念都有待加強。

    蓋率雖不差,泥覆蓋率超過10%,嚴重之處可在珊瑚表面發現厚達1公分的泥。東基翬覆蓋率雖不差,泥覆蓋率超過10%,嚴重之處可在珊瑚表面發現厚達1公分的泥。

    2016年台灣珊瑚礁體檢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關渡自然公園共同主辦,並由台灣滙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贊助,而2017年珊瑚礁體檢已經開始招募潛水志工,歡迎潛水人一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