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相關報導

    海生館收容剛孵化幼年綠蠵龜 友善列印 fb
    日期:106-08-25    資料來源:生物組

    收容小海龜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生館)協助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墾管處)收容一批剛孵化的幼年綠蠵龜(圖1),經3天短暫收容,由墾管處帶回野放。

    海生館於本(8)月21日接獲通報,墾管處人員在園區內的一處沙灘,成功孵化出27隻小綠蠵龜,由於碰巧遇到天鴿颱風來襲,墾管處保育人員決定先把這些小小綠蠵龜送到海生館暫時安置,待颱風過後再行野放。為了怕小海龜感染,海生館獸醫師與作人員將每一隻小海龜進行檢查,檢視其腹部卵黃囊收縮是否完全(備註:因卵黃囊若未完全收縮並不適合進行野放)並將腹部進行消毒(圖2),以免傷口受到感染。這些小海龜的體重與身形資料也在收容過程中被記錄下來(圖3-4),每隻小海龜重約20公克,背甲長度約5公分。

    因為剛孵化的小海龜其腹腔內卵黃囊可以提供小海龜在孵化後約1週內所需的營養和能量,所以小海龜幾乎對食物沒什麼興趣,當工作人員嘗試以水母、海藻、魚飼料、蝦子、魚肉等進行餵食時,小海龜都興致缺缺。

    因該批小海龜腹部卵黃囊皆收縮完全,未了避免在收容環境下耗損小海龜太多體力,海生館因此建議盡速野放(圖5-6),在經過三天短暫收容後,颱風也已離去,墾管處保育人員於本(8)月21日特地搭船將小海龜們護送回到大海去。

    綠蠵龜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也是IUCN所定之易危物種,其為臺灣周邊海域可見到的5種海龜之一,但因許多的人為因素 (例如廢棄魚網纏繞、魚鉤、船隻螺旋槳傷害、誤食垃圾、產卵棲地減少、光害)而造成其傷亡與數量減少。此次救援的小海龜,除了颱風以外,也容易遭受產卵沙灘附近的光害 (例如路燈)誤導,而造成小海龜在爬向大海時,迷失方向而爬向陸地,導致脫水或因路殺事件而死亡,在國外也常有迷失方向被救援而短暫收容的小海龜,若沒有受傷,通常也會建議儘速野放回大海。

    「海生館保育類水生生物收容中心」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與海生館合作進行保育類水生生物收容照護場所,多年來協助各地方政府與相關單位處理傷病海龜的醫療、收容與野放等工作。因此海生館也呼籲民眾若發現受傷海龜,可以撥打海巡署報案專線118,海巡人員將第一時間前往處理,並依照依農委會林務局及海生館建立的通報系統進行通報,請後續救傷單位著手進行相關處置。


    • 相關圖片
      1. 圖1-剛孵化的幼年綠蠵龜.JPG
      2. 圖2-海龜腹部進行消毒.JPG
      3. 圖3-海龜體重與身形資料記錄.JPG
      4. 圖4-海龜體重記錄.JPG
      5. 圖5-野放前的小海龜.JPG
      6. 圖6-野放前的小海龜.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