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展區及展示介紹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共分台灣水域館、珊瑚王國館及世界水域館三個展示館,以及特展區定期舉辦特展。入口迎賓廣場上設有兩座親水廣場,提供遊客嬉戲及休憩之用。

    迎賓廣場

    入口處有太平洋親水廣場及鯨魚親水廣場,皆以等比例製作的實體模型展示,前者呈現台灣東部海域常見的海豚,旗魚等,後者有大翅鯨跟幼鯨躍出水面,抹香鯨噴水換氣,遊客可在此廣場中戲水消暑,享受南台灣的陽光和沁涼的水意。(>點此觀看鯨魚廣場即時影像


    台灣水域館

    台灣水域館圖輯

    以水的循環為故事主軸,藉由一滴小水滴的旅行,呈現台灣從冷冽的高山溪流到一望無際的海濱外洋等等,多樣的水域生態環境。並逐一介紹棲息於其中的各式物種及其生物多樣性。

    從山到海:從高山上匯集融雪、雨水的溪流,順流而下,挾帶各種物質,到平緩的中下游,最後流入經河口大海。
    入口瀑布、高山溪流、河流中游、河邊溪緣、水庫

    河口區:此處為淡海水交際之處,生態受到潮汐和降雨影響,進而有了許多不同的及多樣的生物生存。
    牡蠣養殖、河口

    潮間帶:為漲潮最高線到退潮最低線,環境變化劇烈且受波浪的衝擊,但仍有生物在此生存。
    岩岸潮間帶、觸摸池

    兒童探索區: 為戶外陽台展示區,有各種活潑造型的海洋生物,鼓勵兒童透過豐富的想像力,以遊戲的方式來探索海洋世界的奧祕。
    兒童陽台

    亞潮帶:一般是指潮間帶的低潮線以下到20~30公尺深的海域,會受到潮水和波浪所影響。這裡有搖曳生姿的藻類和熙熙攘攘的魚群。
    珊瑚礁谷、南灣珊瑚礁、魚的生理

    大洋池:指大陸棚深度達兩百公尺以下的外洋海域,依照水深、光線、水團特性,可分為表、中、深層。居住著許多洄游性物種。
    大洋漂流者、大洋


    珊瑚王國館

    二館場景

    以珊瑚礁漂潛為故事主軸,藉由逐漸下潛海底所看到的海底生物景觀及沈沒的海上交通工具「沉船」,是如何成為海底生物的樂園。最後,介紹全球努力拯救珊瑚的觀念在告訴遊客珊瑚在海洋中的重要性。

    珊瑚礁預覽區:隨著深度增加,看到珊瑚礁頂、礁緣、礁壁,生成了哪些不一樣的珊瑚種類。此處為活珊瑚展示,遊客們到此可感受珊瑚五彩炫麗的色彩。
    珊瑚礁預覽區

    海底隧道:除了珊瑚,還有活力充沛的熱帶珊瑚礁魚群,讓遊客體驗宛若水晶宮般的世界,也滿足了探索珊瑚礁的好奇心。
    水下工作站、海底隧道、洞穴生物、珊瑚礁漂潛

    沈船探險:感受一艘沈船是如何成為海底生物絕佳的生存環境。不同的船身部位隨著明暗,居住著不同的物種。
    沈船探險、珊瑚礁保育

    探索海哺類:完整介紹海洋哺乳類的生活、生存、生殖等生態行為,以及其所面對的環境問題與生存壓力。此處展示白鯨,透過近距離的接觸,來真實感受海洋哺乳動物。
    白鯨池、探索海哺類、白鯨池看台


    世界水域館

    世界水域館場景圖

    以時空探查艇遨遊時空及各海域為故事主軸,藉由即時運算之虛擬科技,配合3D或2D的成像方式,重新呈現無法到達或難以到達之水域。並透過展示手法的運用,讓遊客穿梭於虛擬與真實之間,感受遠古時期的海洋、巨大的海藻森林,深不可測的深海水域及寒冷的極地水域。

    古代海洋:重建各個地史年代例如前寒武紀、寒武紀、侏羅紀、白堊紀等之古海洋生態,透過大銀幕,真實展現在觀眾面前。
    海洋的形成、埃迪卡拉海洋花園、澄江生物群、三葉蟲與魚類之繁盛、海洋爬行類劇場、重返海洋的哺乳類、活化石區

    海藻森林:透過展示窗重現美國加州沿岸海藻森林的豐富動植物生態,包含巨大海藻林及海豹展示。其中展示高達10公尺以上的巨藻,讓遊客體驗每日可生長達50公分巨藻所帶來的震撼。
    潮間帶、海豹水箱、世界海藻森林、巨大海藻林

    深海水域:透過虛擬的技術,呈現深海特殊的生態景觀、深不可測的海底平原及生活其上的各式奇特物種。遊客將體驗搭乘潛艇降至深海然後漸漸上浮的過程,並沿途觀賞虛擬實境的深海生物。
    深海勘查潛水艇、鯨駭生物群、海底火山和熱泉生物群、深海生物、深海大章魚、發光生物、浮游生物

    極地水域:極地的生物多樣性雖不高,但生物各自發展出很好的適應方法。本區介紹南北極海域的生態特性,除透過虛擬實境解說南北極的海洋生態外,並藉企鵝及海鸚鵡的展示,讓遊客見識到在如此寒冷的環境下,牠們是如何生存下來。
    極光、北極、南極、極地動物

    極地動物:極區動物多具有緻密的羽毛、皮毛或豐厚的皮下脂肪來抵禦寒冷,其中大多數隨季節更替而遷徙,少數留在極地過冬的動物則演化出冬眠、群聚取暖等適應方式。
    此區展出五種企鵝及一種海鸚鵡

    探索教室:本區包含化石傳奇、海藻迷宮、極地探險、超時空探查艇,透過遊戲手法,來啟發兒童對於海洋生物的興趣。
    化石傳奇、海藻迷宮與極地探險、超時空探潛艇


    鯨典展示館

    鯨典展示館照片

    路過後灣,從海邊就可以遠望,有一棟顯眼的鯨魚造型建築,這就是「鯨典館」。(>按此連結至鯨典館活動網站另開新視窗

    在2010年,由經濟部能源局跟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將原本的濱海管理站,搖身一變成為了使用太陽能發電技術的光電經典館,在外表使用了1000片的多晶矽太陽能電池進行發電,利用恆春地區日照良好、環境空曠且遮蔽較少的特點,將南台灣熱情的陽光轉變成能源,供給鯨典館使用。鯨典館的光電系統容量為104.1kWp,目前每年發電量約為10.8萬度電(註一),大約是11,000戶家庭日用電量,約減少56.38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