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生館)自2000年以來,一直致力於人工珊瑚培育研究與復育工作。經過長達25年不間斷的努力與技術突破,近日終於成功將一株直徑達60公分、歷年來規模最大的人工培育盤珊瑚,從研究培育階段正式移展至珊瑚王國館入口的大型圓柱展示缸,創下新的復育里程碑,瞬間吸引眾多遊客駐足觀賞,成為展館內最耀眼的焦點。
這株極為珍稀且引人注目的膜形盤珊瑚(Turbinaria mesenteria),最初只是一片約5公分的小碎片。歷經25年研究團隊細心呵護與專業照顧,成功抵禦了颱風侵襲、豪雨停電及海洋熱浪所引發的珊瑚白化危機,最終茁壯成今日驚艷的巨型群體,更展現出稀有的綠色與棕色雙色澤,帶來令人嘆為觀止的視覺饗宴。
為確保這次歷史性移展的完美進行,海生館珊瑚礁轉譯中心團隊精心安排在清晨展開移植程序。首先將珊瑚妥善放置於特製防撞桶槽內,經適應池完成嚴格的健康檢查及環境調適後,再由專業潛水人員謹慎地將珊瑚移入展示缸內,並精準地安置於最佳觀賞位置。每個環節皆經由海生館團隊嚴密掌控,力求每個步驟都盡善盡美。
海生館表示:「這株珊瑚的成功移展,不僅象徵台灣在人工珊瑚復育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更展現了海生館團隊25年來對海洋生態保育堅定不移的信念與無比堅韌的決心。」館方特別強調,全球珊瑚礁生態正遭遇日益嚴峻的白化與退化威脅,人工復育技術已成為守護海洋生態不可或缺的關鍵策略,而此次成果充分展現生命的強大韌性,也彰顯了人類攜手海洋共創永續未來的堅定信念。
誠摯邀請各界朋友蒞臨海生館,親自到珊瑚王國館內見證這項凝聚25年初心與努力的生命奇蹟,近距離體驗這場令人動容的復育成果,共同為珍貴的海洋生態守護喝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