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相關報導

    香港環團研推易回收魚箱 減海洋垃圾 友善列印 fb
    日期:106-04-18    資料來源: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摘錄自2017年4月16日星島日報報導 香港海洋垃圾半數以上是塑膠垃圾,有環團建議政府補貼漁民在休漁期協助清理海上垃圾,同時建立完整回收分類及循環再造系統。環團並計畫與香港漁業代表及魚類批發市場合作,試用英國研發的聚丙烯魚箱,代替發泡膠箱盛載魚獲,其質地不易碎裂,且與發泡膠保溫程度相約。有漁民表示樂意試用,但需視乎魚箱成本。

    世界自然基金會所香港分會項目經理(海洋)楊松頴本月初應歐洲環保組織Waste Free Oceans邀請,到英國、荷蘭等地考察,他指,本港過去處理海洋垃圾未有完善制度,由海中打撈垃圾後,送往堆填區處理;參考海外經驗,應由防止垃圾落入海洋做起,首先源頭減廢,減少過度包裝,要有生產者責任制,並設有效回收系統,而西班牙有時裝設計公司利用回收膠樽生產服裝及波鞋,又有歐洲生產商用海上打撈的膠樽再造清潔劑膠樽。

    楊松頴說,要推動漁民、水上樂體活動使用者等團體,共同解決海洋垃圾問題;以英國和荷蘭等地為例,當地環團提倡漁民自願參與「Fishing for Litter」計畫,漁民將捕魚同時撈獲的垃圾用大型垃圾袋盛好,岸上有回收分類設施即時處理。

    香港亦可借鑑歐洲漁民在休漁期向政府申請資助,出海往垃圾黑點清理,並可賺取生計。有法國漁民改裝海上油污浮欄繫上袋子,在海面緩慢拖行,用作收集浮在水面的垃圾,不會誤捕魚類。惟本港漁船牌照未容許進行捕魚以外作業,他促請政府考慮放寬。

    以往WWF的海洋垃圾調查發現,廢棄漁網、塑膠包裝袋、膠樽和發泡膠盒都是十大海洋垃圾。楊松頴指,歐洲開始應用英國研發的聚丙烯魚箱,形態似塑膠製的紙皮箱,其韌性強,較為耐用,而且不易在碎裂後被棄置海上難以收集,保溫效果與發泡膠相約。他說已取得20個聚丙烯魚箱,將聯絡本地漁民團體在五至六月於香港仔魚類批發市場試用測溫,測試由漁船捕撈後即時入箱,以及在魚市場使用。他未有透露魚箱價格,但生產商計畫於內地生產。

    香港漁民團體聯會主席張少強表示,相信本地漁民亦樂意參與休魚期打撈垃圾計畫,可幫補生計,但香港漁船法規不容許,尤其拖網船在休魚期出海會引起誤會,「雖然用浮欄收集垃圾,但出海要有合理解釋和符合法例,否則好麻煩。」他又支持試用聚丙烯魚箱代替發泡膠箱,現時一個發泡膠箱約五至六元,視乎聚丙烯魚箱售價,如果承重力和耐用保溫程度相約,可循環再用更多次,就值得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