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湖泊水域生態環境

    【上游過度用水,讓湖泊範圍逐漸變小】
      許多人造的水庫都建在湖泊的河流上,使得流入湖泊的水越來越減少,造成湖泊乾旱、萎縮、水質變差,另外更會讓湖泊生態消滅,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大量的污水及垃圾造成湖泊優養化】
      在河流的上游周圍都有養殖許多的豬、雞、鴨和蔬菜,因此許多的排泄物、肥料、污水及垃圾流入湖泊中,使得湖泊營養鹽過多,加上夏季及春季日光充足,就會讓植物性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起來,這樣湖泊中的魚兒呼吸不到新鮮的氧氣時就會死亡,導致湖泊自然生態也就不平衡了。
    【大水庫的興建及過度捕撈造成湖泊魚類消失及下降】   
      由於興建水庫或攔水壩會讓洄游性和半洄游性魚類的通道被阻擋,原本要洄游的魚類也無法進入湖泊中,使得魚類的自然資源下降,另外,人類過度捕抓魚類,會讓魚類造成湖泊中只有一種魚類,而且魚類體型會越來越小,讓魚類產量減少和商品的價值隨之下降。
    【外來種與放生】   
      外來種生物的引入,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掠食當地原生物種,造成原生物種族群數量減少甚至可能會是絕滅。如果被引進外來種生物其生態習性與原生物種相似,就會與原生物種發生競爭現象,且外來種生物一旦適應當地生態環境後,在缺乏天敵或人為控制情況,繁殖能力強的物種,短時間內即可快速增加數量,導致生態系統失去平衡。而起不同地區的病原體也有可能會隨著生物個體傳播到其他地區,讓其他地區沒有免疫力的生物遭受到感染,最嚴重也有可能會讓該地區的物種滅絕。    

      目前部分宗教團體的放生活動,雖然是出自於慈悲的心,但若是沒有了解不同地區的生物之間互動情形,而在錯誤的地點進行放生活動,對當地生物也算是外來種。也由於放生活動會有經濟上的利益,讓許多不肖商人不斷地捕捉野生動物,動動物來說也是一種痛苦。
    【湖泊水泥化】
      在台灣地區,為了人民身家財產的安全,避免水患發生,就將河岸、海岸以水泥覆蓋,保持河道、海岸的完整性。然而水泥與一般的河岸、海岸比起來,屬於較堅固且平滑的物質,除了少數的附著型生物,其他底棲生物將無法利用水泥來生存,且水泥的吸熱快,會比自然的河岸、海岸更容易使溫度的上升,讓生物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進而造成族群的減少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