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陸蟹保育

    2013年臺灣陸蟹發表回顧

    臺灣的恆春半島的陸蟹多樣性居世界之冠,屢次有新種與新記錄的發現。在今年(2013)便有三種新種與一種臺灣新記錄屬被發表,皆是以恆春半島為採集地,分述如下: 

    1. 細足螳臂蟹Chiromantes leptomerus Davie and Ng, 2013 
    本種在過去常以「圓額螳臂蟹(C. obtusifrons)」之名記錄於臺灣,但根據2013年初被刊出的報告裡指出,「圓額螳臂蟹」其實只分布在夏威夷,臺灣的族群屬於另外的兩個新種,其中之一被命名為「細足螳臂蟹」。在臺灣目前只在墾丁地區有發現,日本琉球也有分布。 

    2. 寬足螳臂蟹Chiromantes eurymerus Davie and Ng, 2013 
    承上,也是從「圓額螳臂蟹」被分出的新種之一,其步足相對前者較寬,於是被命名為「寬足螳臂蟹」。目前只有臺灣的墾丁與蘭嶼有發現。本種與前種都是生活在潮上帶的珊瑚礁洞穴中。體型大約2公分(頭胸甲寬)。 

    3. 相似擬相手蟹Parasesarma cognatum Rahayu and Li, 2013 
    這個種類在最初於墾丁港口溪被採集到時,曾被認為是其它擬相手蟹的幼蟹,但本種的棲息環境離海較遠,對淡水的依賴性也較高,在仔細檢視形態之後發現是臺灣未曾記錄過的種類,而與文獻中描述的「P. jamelense」(分布於菲律賓)有點相似。但後來實際檢視P. jamelense的模式標本後,發現該種與臺灣的個體相異,遂於2013年確認此蟹為新種並發表。這個新種與P. jamelense的二次描述(redescription)一併刊出,由於這兩個種類彼此型態相似,遂命名為「相似擬相手蟹」。本蟹在臺灣花東地區與恆春半島都有分布。 

    4. 印度刁曼蟹Tiomanium indicum (H. Milne Edward, 1837) 
    本種蟹類的體型、體色與棲息環境都與圓額新脹蟹相似,很容易被誤認。依據Serène and Soh 於1970年的報告,本屬蟹類與新脹蟹屬蟹類的型態有諸多差易,易於分別,但由於本蟹與新脹蟹一樣都常在森林底層挖洞而居,且行動敏捷,標本不容易採集,以至於長年來都未被發現。本屬在臺灣的首次記錄為2013年,目前在臺灣只有墾丁的港口溪口有發現,此外在菲律賓與日本也有分布。 

    資料來源: 
    Davie and Ng, 2013. A review of Chiromantes obtusifrons (Dana, 1851) (Decapoda: Brachyura: Sesarmidae), with descriptions of four new sibling-species from Christmas Island (Indian Ocean), Guam and Taiwan. Zootaxa 3609(1): 1-25. 

    Rahayu and Li, 2013.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Parasesarma (Crustacea: Brachyura: Sesarmidae) from Taiwan and the Philippines, and redescription of P. Jamelense (Rathbun, 1914). The Raffles Bulletin of Zoology 361(2): 1-7. 

    Serène and Soh, 1970. New Indo-Pacific genera allied to Sesarma Say, 1877. Treubia, 27: 387-416. 

    李政璋與邱郁文, 2013. 半島陸蟹.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