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污染持續對社會構成威脅。喝完咖啡後,塑膠咖啡杯何去何從?造成多少成本?如何影響環境——陸地、海洋和生物多樣性?
人類每年生產超過2億噸塑膠垃圾 相當於523兆根吸管
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 WWF)委託達爾伯格顧問公司進行的一份新報告顯示,光是2019年一年生產的塑膠,對社會、環境和經濟造成的終生成本就達到3.7兆美元,超過印度的GDP。除非我們採取行動,否則2040年生產的塑膠實際社會成本將是2019年的兩倍。
此刻,人類每年生產超過2億噸的塑膠垃圾,相當於大約523兆根塑膠吸管。如果把這所有吸管接起來,可以環繞地球約280萬圈。近半數的廢棄物未被妥善管理,而是被開放式焚燒、直接傾倒或洩漏進入環境中,每年有超過1100萬噸塑膠進入海洋。
這份名為「塑膠:社會、環境和經濟成本」的報告顯示,在塑膠整個生命週期中,每年產生18億噸溫室氣體,比航空和船運的年排放量總和還多。這些溫室氣體排放正在惡化氣候變遷相關負面效應,如冰川縮小、洪水和更嚴重的乾旱,導致作物死亡,為政府和社會帶來巨大成本。管理不善的塑膠垃圾可能會威脅海洋作為碳匯的能力,進一步加劇氣候危機。亦即,塑膠可在兩個方面促使氣候危機的發生,第一是排放二氧化碳,第二是限制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進而加劇排放的影響。
人類生產塑膠的四種代價
塑膠污染使人類生活各方面都得付出代價:
一、廢棄物管理成本增加,每年收集、分類、處置和回收大量塑膠廢棄的成本超過320億美元。
二、政府、非政府組織和公民因展開清理活動而產生大量費用,每年高達150億美元。
三、海洋塑膠污染會以減少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形式造成巨大的經濟成本,光是2018年就估計高達70億美元,主要來自旅遊業、漁業、水產養殖和其他方面的收入損失。
四、弱勢社區特別容易承受塑膠整個生命週期的成本。焚化廠、石油和天然氣精煉廠大多位於低收入和弱勢社區,使他們面臨健康和經濟風險。在整個塑膠廢棄物處理週期中,拾荒者面臨重大的健康風險。塑膠整個生命週期所促成的氣候變遷對弱勢群體的影響更是大。
雖然眾所周知,解決塑膠危機必須靠全球行動,但當前的措施缺乏必要的規模,難以推動系統性變革並在系統層面上解決這場危機,也難以有效地降低塑膠的社會成本。
WWF呼籲各國政府在2022年2月的聯合國第五屆環境大會會議上談判出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海洋塑膠污染條約。這項全球條約必須解決塑膠生命週期所有階段造成的問題,在2030年前阻止塑膠污染進入海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