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相關報導

    腫瘤海龜康復野放 友善列印 fb
    日期:106-11-21    資料來源:生物組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以下簡稱海生館)及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岸巡防總局南部地區巡防局第六海岸巡防總隊(以下簡稱第六海岸巡防總隊)和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以下簡稱海管處)今天在屏東縣車城鄉野放1隻保育類綠蠵龜。該海龜被發現時全身長滿腫瘤被送抵海生館收容及治療,海生館於今日辦理傷病海龜搬運操作講習暨海龜野放活動(圖1,2),並由第六海岸巡防總隊派員協助下野放回大海(圖3,4)。

        海生館表示,由林務局經費支持所建立的臺灣海龜通報系統顯示,全臺今年總計有168隻海龜被發現,其中91隻發現時已經死亡,77隻為活體,當中61隻被後送進行收容。因這些海龜多由海巡署發現較多,因此海生館及林務局也積極和海巡署進行合作建立救傷通報體系,讓這些傷病海龜在剛被發現時,海巡人員可以即時進行初步處置並通報相關單位。

        今日野放的綠蠵龜因罹患纖維乳突瘤,在海生館收容4年,經獸醫師評估該海龜已達成年且潛水攝食能力皆正常,腫瘤也沒有復發的跡象,因此選擇在今日進行野放。海生館表示,海龜纖維乳突瘤這個病症在最早於1930年代被發現,所有種類的海龜都會發生此疾病。該疾病的盛行率會因區域的不同而有非常大的差異,例如美國佛羅里達的盛行率為0-72.5%,夏威夷為1-92%。在印尼為21.5%,非洲為17%。該疾病雖然在世界各地許多區域有被報導,但在亞洲方面則是非常罕見。珊瑚礁清潔魚隻或海洋水蛭的接觸可能會造成該疾病在海龜族群之間進行傳播。根據海生館研究資料顯示,臺灣罹患該病的海龜其身上的腫瘤帶有極具傳染性的病原,因此可能有更高的傳播風險,該疾病在臺灣出現,對於瀕危海龜的保育工作而言,該疾病必須被視為一個新興的且對亞洲綠蠵龜具有威脅性的疾病。

        海龜除了上岸產卵外,通常很少離開大海,因此若民眾在沙灘或漁網中發現海龜,此時海龜通常極為需要您的幫助,民眾若發現受傷海龜,或漁民誤補海龜,都可以撥打海巡署報案專線118,海巡署將會第一時間前往處理,並根據林務局所建立的海龜救傷通報系統進行後續相關救援及收容工作。


    • 相關圖片
      1. 圖1-海生館於今日辦理傷病海龜搬運操作講習.JPG
      2. 圖2-海生館於今日辦理傷病海龜搬運操作講習由海生館李宗賢獸醫師擔任講師.JPG
      3. 圖3-由第六海岸巡防總隊派員協助下野放海龜回大海.JPG
      4. 圖4-海龜載著衛星追蹤器游向大海.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