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沼澤水域生態環境

      濱在潮汐漲退之際,鳥類棲息或覓食會有所變化。當河水位上漲時,水鳥陸續飛進草澤區的稻田、水塘或泥地,若在堤岸上架起單筒望遠鏡即可一目了然。退潮時,鳥兒再飛往紅樹林區,只要在關渡宮停車場或到社子島上,常可見紅樹林下方泥灘中的小水鴨、花嘴鴨和鷸舁科鳥類。最近流行的賞蟹活動中,長達兩公里的紅樹林,平時有黃頭鷺、夜鷺和小白鷺棲息其間,除了賞鳥外也是一個相當好的賞蟹處。坐在堤岸上,取出八倍的雙筒望遠鏡,很容易透過望遠鏡發現和辨認泥灘上或紅樹林區裡的弧邊招潮蟹、清白招潮蟹、角眼拜佛蟹。台灣厚蟹和摺痕相手蟹,偶爾會爬上堤岸或水筆仔根部。   

      草澤區的動植物也是關渡沼澤精采的部分;植物以蘆葦最多,另有雙穗雀稗、舖地黍、茳茳鹹草和香蒲等。鹹地鼠尾粟是草澤的第一線尖兵;馬鞍藤以葉片如馬鞍得名,七八月開滿紫花形成沙灘花海;濱刺麥則雌雄各一群叢生葉尖如刺;蔓荊開紫色花全株帶香氣;裂葉月見草黃昏時開黃花天亮便凋謝;較高的沙丘上則長著灌木苦林盤;早期淡水河和關渡一帶,茳江鹹草數量很多,是港口漁民用來串魚的好材料。   

      在紅樹林沼澤區,葉片較光亮油綠的是水筆仔,海茄苳的葉片則無光澤並常不完整;水筆仔以板根支持,海茄苳則在泥中鑽出一支支的氣根;五六月水筆仔開白花,海茄苳則頂著不起眼的黃花;八九月海茄苳的碩果掉下隨海水漂流找尋新生地,水筆仔則長出胎生苗到隔年二三月才脫離母株。   

      本區植物的特徵為莖葡匐蔓生(抗風沙) 、每一莖節會長出細長不定根(抗風沙吸收水分) 、葉肥厚或有角質(耐旱耐熱) 。   

      沼澤的動物以螃蟹為主,退潮後的泥灘地,有豐富的有機質,螯腳紅色(台語俗名叫紅腳仔)的網紋招潮蟹,喜歡在灘地上築煙囪;揮舞著黃螯的萬歲大眼蟹,喜歡把身體藏在淺水窟中兩眼伸出水面;台灣厚蟹的體色接近泥土,不易辨別;出海口附近的沙質灘地上則有一大片白色的清白招潮;消波塊旁的海灘則是斯氏沙蟹的天下;水泥提防或消波塊下邊會佈滿一顆顆的藤壺;溪水邊大彈塗魚(花跳)扭動身軀,非常可愛,夏季求偶期還會跳出水面表演;小彈塗魚較調皮可以離水邊較遠;水邊常見的水鳥則是小白鷺,夜鷺,磯鷸,東方環頸行鳥,當然秋春季免不了一些過境候鳥來覓食,但數量種類並不多。
     
    • 宜蘭時潮 (陳佳宜攝)

      宜蘭時潮
      (陳佳宜攝)

    • 宜蘭雙連埤 (陳佳宜攝)

      宜蘭雙連埤
      (陳佳宜攝)

    • 浮洲藝術河濱公園 (陳章波攝)

      浮洲藝術河濱公園
      (陳章波攝)

    • 台北縣新海橋人工濕地上的高蹺行鳥 (張文賢攝)

      台北縣新海橋人工濕地
      上的高蹺行鳥 (張文賢攝)

    • 台北縣新海橋人工濕地 (王芳琳攝)

      台北縣新海橋人工濕地
      (王芳琳攝)

    • 高雄洲仔濕地雨景 (謝蕙蓮攝)

      高雄洲仔濕地雨景
      (謝蕙蓮攝)

    • 中港溪口人工濕地 (謝蕙蓮攝)

      中港溪口人工濕地
      (謝蕙蓮攝)

    • 中港溪口人工濕地 (謝蕙蓮攝)

      中港溪口人工濕地
      (謝蕙蓮攝)

    • 台北縣新海橋人工濕地生態導覽解說 (王芳琳攝)

      台北縣新海橋人工濕地
      生態導覽解說 (王芳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