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區動物多具有緻密的羽毛、皮毛或豐厚的皮下脂肪來抵禦寒冷,其中大多數隨季節更替而遷徙,少數留在極地過冬的動物則演化出冬眠、群聚取暖等適應方式。此區展出五種企鵝及一種海鸚鵡。
國王企鵝並不築巢,將近二個月的孵育期間雙間必須輪流將蛋夾在腳掌和腹部的皮膚間。在生殖季會形成高達百萬對的群體,為了求偶牠們會不斷製造多種叫聲、動作和搖晃黃色的眉毛來吸引對像。
海鸚鵡築巢於懸崖峭壁上,挖洞深度可達1.5公尺。由於翅膀短不利起飛動作,所以住在高處得以往下俯衝而節省體力。
位於探索教室1樓,以發現化石的一連串過程做為故事主軸,透過挖掘、復原、比對等遊戲過程,讓參觀者由不同角度認識化石及培養基本常識,並提升對化石與古生物的認識和學習意願。
珊瑚礁谷提供一個戲劇性的水中經驗,藉由頭頂上破浪的感覺,帶動遊客一種在水中潛行的感覺。展示是以亞潮帶生存的生態環境為主,這裡有熙熙攘攘的魚群和在岩縫間穿梭的海鰻。
位於探索教室2樓。遊客可在「海藻迷宮」中的各角落遇到海藻森林中的生物,並從互動中去認識牠們的大小、重量、形狀、行為、聲音、質感等,並從中獲得啟發。而「極地探險」區藉由進入極地生物的遊具世界讓小朋友在安全的環境下遊戲並認識極地生物。
珊瑚呈現出艷麗的色彩,加上五顏六色的魚群和底棲生物,豐富了灰暗單調的海底世界。這區展示南灣魚類、無脊椎動物及珊瑚的世界。
位於探索教室3樓。包含多人及單人的探查艇互動遊戲,以及可檢索四大水域特有生態系的「一點靈海洋百科」查詢台。其內容包含了古代海洋生物及現代海洋生物的CG圖鑑,及其行為丶生態環境等資料,並有保育生物介紹及研究成果等,同時也介紹深層海流循環和湧出原理。
魚類是脊椎動物中種類最多者﹐約有兩萬八千種,進入此區可藉由互動性展示及視聽媒體等,來探索魚類世界,共計展示四大單元主題:魚類的行動、魚類的感官、魚類的覓食及魚類的生存之道。
此區展示水母,因其體內90%以上由水所組成。水母身體透明柔軟,游動時靠傘周緣膜的收縮向前挺進,停止時可懸浮水層中隨波逐流,是水中大型的浮游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