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棲域】
底棲環境是指生活在底質上的生物與底質環境構成的生態系統,而底質通常可分為軟底質及硬底質。軟底質表面平坦,主要由沙和泥組成,底質屬於不固定的環境,常常受到海流或波浪的影響而改變,而生存在表面的生物常常是挖掘洞穴並生存在洞穴的;硬底質的生物則常會附著在岩石上生活,有些則在岩石縫隙中,另有一些則在岩石中鑿洞而居住在其中。
(1)河口生態系
臺灣主要的河口大多分布在西岸,許多主要河川如淡水河、大肚溪、大甲溪、濁水溪、曾文溪、高屏溪等都注入臺灣海峽,而東部則有宜蘭的蘭陽溪及花蓮的秀姑巒溪等,這些河川的出口稱為為河口生態系。由於台灣山形高峻,河川短促,降下的雨水往往無法被土壤保留,經常就由河川被帶入海洋,此外,台灣對山坡地的開發相當氾濫, 河川也參雜著大量的砂泥,奔流入海,甚至有所謂的土石流,相對於雨季的洪流,乾季則水量稀少,河口乾涸是相當常見的情形,因此河口生態系會在乾季和雨季之間形強烈對比。河口除了受到淡水的影響,也和海水習習相關,潮汐的漲退也影響了許多河口域生物的生活方式,鹽度的改變和水位的高低是生活在河口生物最大的挑戰,但這裡也是許多蝦、蟹、貝及魚類的孵育場,像是一些在淡水和海洋之間迴游的種類,可惜的是受到人類污染及破壞河口區的影響,臺灣西部一些迴游的生物已經消失在海岸線,僅有少數東部河口還有一些洄游的生物。河口區是一個具有高生產力的區域,因此臺灣西部沿岸居民經常在河口一帶做為養殖牡蠣及其他貝類的場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