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眺龜山島(林永銘 攝影) |
龜山島是一座火山島嶼,位在宜蘭縣頭城海岸以東約十公里的地方守護著蘭陽平原。在平原的任何角落,只要往海的方向看,就會看到它矗立在太平洋上,可說是宜蘭縣的一個精神標地。
不用說您應該也知道它為什麼叫龜山島了吧?沒錯,遠遠眺望,真的就像海面上有一隻巨大的綠烏龜。從烏龜的頭、甲殼到尾巴都有,好可愛呢。龜山島全島面積約2.85平方公里,東西長約3公里,南北寬約2公里,海岸線長約9公里。
龜山島附近發現的鯨豚機率高達98%。常見鯨豚種類多達11種,包括:有身軀墨黑、肚子雪白、有殺人鯨之稱的虎鯨;樣子有點像虎鯨,喜歡接迎船隻與人共舞的偽虎鯨;造型流線、身上有明顯條紋的條紋海豚;有修長的嘴喙、喜歡表演由海中騰空而出、轉身數圈後再潛入水面特技的長吻飛旋原海豚;個性特別好奇活潑、最喜歡貼近船隻,在遊艇前後巡遊,惹得遊客驚呼連連的瓶鼻海豚; 還有熱帶斑點原海豚、弗氏海豚、侏儒抹香鯨等等。在4到6月期間,優雅的鯨魚及頑皮的海豚,在藍澄海水中嬉戲、潛游、翻波逐浪,讓乘著船隻追逐鯨豚的遊客,忘了風浪起伏顛簸之苦,爭睹海中精靈的可愛模樣。
岩層主要是由安山岩質的熔炎流和火山碎屑岩互層所構成。因為它的火山地形,龜山島可以說是一個活的生態教室喔。我們在繞島一週的時候,解說員透過擴音器為我們解說著所謂的龜山八景,包括 「龜山朝日」、「龜島磺煙」、「龜岩巉壁」、「龜卵觀奇」、「靈龜擺尾」、「神龜戴帽」、「眼鏡洞鐘乳石觀奇」,以及「海底溫泉湧上流」。巉沿峭壁,還有山巒、海蝕洞。看到沒?在海面上汩汩冒出來的,可是海底溫泉呢!旁邊的岩壁上還附著著硫磺的結晶。每一個景致,都讓人驚嘆大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ㄟ/,仔細一看,山壁上怎麼還有一個一個方形的洞呢?原來這些都是以前作軍事防衛用的雕堡呢。保衛國家的軍人,是怎麼挖掘出這些通路的呢?人定勝天的力量,也真是讓人佩服。雲霧飄渺,籠罩在龜山島上,看起來更增添了它神秘的色彩。光是在海面上看龜山島實在是太不過癮了!船上的遊客們急著想趕快登島去看看囉。
臺灣虱目魚養殖, 傳統上以在魚塭塭坪上繁殖藻類,供虱目魚食用為主。台南地區老一輩漁民傳說,距今 180 多年以前,有一位陳姓老人,從唐山來, 居住在台南頂山村,在村南海坪圍築了50~60甲魚塭,養虱目魚,名為「公港塭」,為當地虱目魚塭的起源。 陳姓老人自己經營虱目魚塭, 一直到老死為止,每年都為虱目魚苗與風寒博鬥,為保衛塭防堤岸與大水博命, 同時傳授以米糠為虱目魚補助飼料的觀念與技術,地方感念其恩惠尊稱為陳老長年,每年公港塭都留有「櫃底錢」(光復初期為 140 元),做為祭祀之用。
「完全養殖」技術領先世界各國,所謂「完全養殖」乃是一種魚介貝類, 從種魚培育、產卵受精、孵化育苗、養成上市等一系列的養殖技術及管理系統,都已經建立、掌控。 嚴格地說,臺灣是世界唯一虱目魚完全養殖的地區。早期虱目魚苗全部靠天然捕撈, 主要產地為台東、屏東、高雄至嘉義、宜蘭、花蓮等縣沿岸海邊,4月至6月為盛期, 每年清明前後,業者準備妥當下海捕苗。 虱目魚魚鮮肉細, 營養價值高,適宜煎、烤、煮、蒸、炸、醃、燒等,有「狀元魚」之譽。 臺灣吃虱目魚,從頭到尾完全食用,除了一般魚類烹飪的吃法以外, 並且依虱目魚生理形態上的特性,發展出極具鄉土特色的美味。 一般消費者所熟悉的如虱目魚頭(取其頭部軟骨及巨大的眼瞼)、 虱目魚肚(有肥厚的脂肪層)、虱目魚粥(清甘、味鮮)、虱目魚肉臟(取其脆腸, 因草食性,食藻類的綠故)、虱目魚羹、虱目魚湯、虱目魚米粉、煎虱目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