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海洋生態系

    【到底什麼是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的概念,最早由Hetzer於1965年所提出。他開始呼籲文化、教育和旅遊界應該再思考,並提供一種對當地文化和環境最小衝擊下,追求最大經濟效益和遊客滿意度最高的旅遊行為。

    生態旅遊,單純就字面意思可解釋為觀賞動植物生態的一種旅遊方式,也可詮釋為具有生態概念、促進生態保育的旅遊過程。生態旅遊是以自然環境資源為主題,將當地較特殊的生物、自然及人文風貌等特色,透過良好的遊程與服務,使遊客得以深入體驗。

    生態旅遊以體驗、瞭解、欣賞與享受大自然為重點,旅遊過程須為遊客營造與環境互動的機會,除需對旅遊地區之自然及文化襲產提供專業層級之介紹外,並應在行前及途中給予正確資訊,透過解說員的引導與環境教育活動的融入,提供遊客不同層次與程度的知識、識覺、鑑賞及大自然體驗。
    【生態旅遊在海洋的世界】

    臺灣海洋生物目前所發現的種類,大約已佔了全球物種的1/10,在魚類方面,約有2,300至2,800種,珊瑚方面250至300種,螃蟹300種,蝦270種,海藻600種,海星、海膽等棘皮動物150種以上,海蛇14種,鯨魚10種,海豚25種,海龜5種,海鳥50種,還有更多更多,成千上萬的小型海洋生物。

    臺灣四周各有特色的海底地形,也直接間接影響了和他們接壤的海岸地形,因此臺灣西部是以平緩綿延的沙岸為主,若再細分它們的海岸形態,則可以說從桃園的觀音到台中縣的烏溪口是海岸沙丘和沙質灘地,烏溪口到台南的曾文溪口則因為旺盛的飄沙和堆積作用,形成許多沙洲和海埔地,再往南反而因為西南季風所造成的波浪之故進入了侵蝕海岸區,但是一路上仍有許多潟湖,沼澤,紅樹林等的分布。

    自楓港以南,就逐漸進入臺灣本島最繁茂的現生珊瑚礁分布海域,連續的珊瑚裙礁自海口、後灣、墾丁一直繞過鵝鸞鼻,直到東海岸的出風鼻和港口溪後,才逐漸少有其蹤跡。

    花蓮和台東間的海岸,由於板塊的擠壓加上太平洋洶湧的波濤衝擊,地質隆昇和侵蝕的作用都很頻繁,形成了奇峭多變的世界級海岸景觀,有斷崖、海岬、海階、海蝕洞、海蝕溝、海蝕平台、砂灘、礫石灘,甚至少量的珊瑚群聚,是非常難得的海岸觀光地形。

    至於北部的富貴角到三貂角一線,因為東北季風帶來的長浪造成強烈的海岸侵蝕,處處可見海岬與海灣,再加不同的岩石特性,使得怪石嶙峋,風姿奇巧,也成就了著名的東北角風景區,而在她的海底,更零星生長著許多適應較冷海水的珊瑚群聚,讓整個海域,更為豐富美麗。

    宜蘭的海岸則源自蘭陽溪所沖積的寬大肥沃的蘭陽平原,其外緣又受到湧浪及沿岸流的塑造,因而形成了一個極大內凹的新月形海岸線,以沙丘、灘礫間雜的面貌以及豐富的海岸植物及河口溼地共同呈現。至於再往南向花蓮行去,海岸山脈已緊逼汪洋,千仞峭壁筆直入海,危險而又壯麗的山海之會自然景觀,早已為人稱頌多年了了

    沿岸漁業是指我國在領海12浬(1浬=1.852公里)以內從事漁撈的漁業,近年來產量維持在4萬公噸左右,主要作業方式包括刺網、定置網、地曳網、魚苗捕撈等。政府為促進沿岸漁業的永續發展,多年來陸續在沿岸海域設置漁業資源保育區,和人工魚礁區等,並且從事漁貝介類種苗,大量放流,積極改善漁場,富裕漁業資源,同時也輔導漁民,從事海釣、賞鯨船等的娛樂事業,以多元的方式來經營。
     
    【生態旅沿岸漁業是指我國在領海遊有哪些活動?】

    (1) 賞鯨

    花蓮海域的海豚(林永銘 攝影)

    龜吼沿岸漁業作業船隻(林永銘 攝影)

    台東的賞鯨團(林永銘 攝影)

    台東的賞鯨團(林永銘 攝影)

    賞鯨船上的救生設備不可少(林永銘 攝影)

    賞鯨船上的救生設備不可少(林永銘 攝影)

    臺灣,這個奇稱福爾摩沙的美麗之島,四週所環繞面對的是一望無際的海洋世界,她多變的面貌孕育著無數豐富的海洋生態資源,每年的4到10月,海上風浪較小的時候,臺灣就開始進入了海上休閒的旺季,近年來拜國人週休二日,休閒旅遊活動的風行鯨豚生態之旅已經謂為國內最時尚的休閒旅遊風潮。

    為了推廣國內賞鯨生態旅遊與正確的賞鯨風氣,提升賞鯨水準與服務品質,農委會漁業署委請中華鯨豚協會與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共同推動的「賞鯨策略聯盟」架構下,於今年開始舉辦「賞鯨標章評鑑認證」,所以應搭乘有賞鯨標章的賞鯨船,以確保旅遊品質與安全。

    在臺灣的海域裡,大約有27種種類的鯨豚出沒,分布在花蓮、台東、宜蘭以及蘇澳等地,尤其以花蓮東部的海域最多。而且鯨豚是相當團結的動物,幾乎都是成群結隊出現,所以一次可以看到一大群呢。哇!他們都靠到船邊來了呢!還在海面上穿梭跳躍,我們發現的,是哪一種鯨豚呢?原來這是「瑞氏海豚」,又叫「花紋海豚」。因為他的體型比較大,甚至還被稱為「花紋鯨」。漁民朋友們因為他的頭光光圓圓的,所以叫他「和尚頭」。不過這花紋海豚一般來說,行動都比較溫和緩慢。賞鯨是搭船出海觀光野生動物的一種生態活動,賞鯨船大多是經過層層的檢查合格,設備精良完善而且美觀舒適的船隻,提供給遊客們安全舒適的海上遊程。依照相關規定也未了自身的安全,遊客們需要穿著救生衣,以免意外落海。

    對了!在此還要體醒大家,搭乘娛樂漁船出海的時候,隨身需備妥身分證件以被查驗,在船長確定了天後海象正常,以及海巡署安檢通過之後,就要出發開始賞鯨的驚奇之旅了。

    在燦爛的陽光之下,清風徐徐,優遊在藍藍大海,讓人心情無比的舒暢,暫時外卻了繁複的工作。轉個角度從另一個方向,看看自己平常所居住在的這一塊土地,是不是感覺也很棒呢?尤其在臺灣東部的海域,鯨豚生態資源豐富,在欣賞鯨豚的同時,更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生命的奧妙,再每一艘船上都有專業的解說員,從一上船開始就忙著為大家解說,從生態、地理、人文,一系列的介紹下來,絕對讓您不虛此行,在花蓮東部海域的鯨豚發現率,據統計高達95%看的所有的遊客不禁鼓掌叫好大呼過癮呢!鯨豚是屬於保育類的動物,在觀賞這些生物的時候應該避免干擾到牠們的生活,並且嚴禁丟擲物品以及餵食牠們,看到這些可愛的鯨魚朋友,成群的在船隻的中間游動跳躍著,您是不是也感受到保育鯨豚以及海洋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呢?賞鯨人目睹電影碧海藍天威鯨闖天關的場景呢!找一個假期和家人或者是三兩好友,一起向海洋出發吧!
    建議地點:宜蘭烏石漁港,花蓮石梯漁港。

    (2) 摸蜆

    立川漁場摸蜆去(林曉屏 攝影)

    立川漁場摸蜆去(林曉屏 攝影)

    蜆,俗稱「ㄌㄚˊ ㄚ˙」,在臺灣不但被認為是餐桌上的美味珍品,同時在醫學界也被證實是能夠強化肝臟的養肝聖品,目前臺灣養蜆的目積約有2,000多公傾,年產量高達1,000多公頓,養殖地區散布在花蓮、雲林以及彰化等地區,花蓮縣的壽豐養殖區,立處於風光明媚的花東縱谷當中,在這裡空氣清新、水質優良,不但是全國最大的產區,也是唯一據有休息兼生產及生態的蜆養殖專業區,養殖業者沙粒地所冒出來的地下湧泉,再加上科技環保的活水養殖藝術,所培養出來的蜆品質最佳,外觀就好像黃金一般,因此有黃金蜆之稱。近年來為了嚮應政府所倡導的漁業休閒教育體活動,區內會在教育的時候,舉辦適合民眾體驗的傳統漁業活動:摸蜆,預約參加活動的民眾,除了記得要穿著短褲之外,主辦單位也會提供容器,在體驗池當中所捕獲的水產品,您都可以帶回家,絕對不會讓您空手而回,看著參與的大人小孩全身溼透透,玩的不亦樂乎的情形,是不是就好像大家所熟知的民間諺語「一兼二顧,摸蜆兼洗褲」,區內除了摸蜆活動之外,同時也可以參觀臺灣漁村整體的生產生態活動運作,工作人員還會教導遊客門,利用蜆殼DIY製作精致的手工藝品,讓你帶回家作記念,現場並有各種精心烹調的魚蟹美食以及特產,供遊客來品嘗,在炎炎的夏日,摸蜆的活動特別適合全家大小一起來參加,尤其是小朋友在池水不深的體驗池當中,亦可以消暑玩樂,又可以體驗到以往漁民作業的方式,可以說是育教娛樂,在忙碌之餘,何不找個假期,帶著全家大小,到全臺各全殖休閒區,體驗一下早期漁村活動,摸蜆兼洗褲的樂趣。

    建議地點:花蓮立川漁場,宜蘭廣興農場。

    (3) 牽罟

    東北角九孔養殖池(林永銘 攝影)

    東北角九孔養殖池(林永銘 攝影)

    牽罟是從前漁民在沿岸協力前往補魚的一種傳統漁撈方式,由漁民搭著一種叫做罟船的船筏,將漁網以大幅度的半圓型狀撒向大海。岸上大家分成兩端,由叫做"鴿阿腳",這些在岸上拉漁網的人,把漁網由外海合力慢慢的拉回岸邊, 再將困在網內的各類漁獲捕撈上岸,而這些漁獲則都由所有參與的漁民共同分擔,組成罟船的方式都以宗親或者是親朋鄰居為主要的成員。

    早期,牽罟業在苗栗竹南沿海極為盛行,而漁獲量也十分的豐富,圍捕的漁類"不辣魚","魷辣魚",白帶魚為主,其次還有白腹魚,或小型的雜魚等等。後來因為作業漁區佔用了新建港,所以牽罟作業現在已經日漸的稀少了。清晨六、七點,當地的漁民便已經整理好罟網,由眾人扛著罟網放上罟船,大伙兒準備出發了。船隻在海上繞了一大圈之後,又回到岸邊來,將漁網的另一邊,傳給另一組的人。漁網兩端開始由參與的漁民,開始以接力的方式往岸上拉。一起參與牽罟的許多小朋友們,也興奮的跟著大人一起拉著漁網。好不容易將漁網慢慢的拉上岸來,網裡面大小的魚,陸續的出現在眼前,看著這活跳跳的魚,村裡的漁民們大家早已忘記了牽罟的辛苦。隨著捕魚技術的進步,在繁忙的現代社會裡,牽罟已不再僅是具有生產功能,它更可以讓遊客了解這種傳統漁業的作業方式,是遊客認識漁業、體驗漁業,達到欲造娛樂的功能。新鮮的漁獲一向受到國人的親賴,對於自已動手現撈的漁獲,做成新鮮美味的佳餚,更是讓人食指大動。近年來,苗栗縣竹南鎮龍鳳漁港在假日的時候都會舉辦團體的牽罟活動,在這裡建議您,假日帶著家人一起來參與這項有趣的活動吧!

    建議地點:通苑苑港,台東新港,宜蘭頭城無尾港。

    (4) 巡滬

    澎湖七美雙心石滬(陳淑麗 攝影)

    澎湖七美雙心石滬(陳淑麗 攝影)

    石滬是沿海居民捕魚的原始設施之一,漁民們以人工古老的方式,在潮汐帶將石頭一粒一粒的堆積,圈圓成陷阱,再配合潮汐的原理來困捕魚獲,臺灣的石滬以澎湖淡水最有名,而苗栗縣後龍鎮的外滬以及海埔沿海的石滬[則鮮而微之],石滬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利用漲潮時魚群隨著海水入滬,退潮的時候呢部分的魚群就會被困在滬中而無法脫逃,而漁民們則趁機的入滬來抓魚,石滬據苗栗當地的文獻記載距今大約有兩三百年的歷史了,是早期生活在外滬以及海埔的漢人還有平埔族的一支道卡斯族人最主要的經濟來源。至今當地老一輩人口中仍然流傳著一句諺語,水淹[結草埔]水退填石滬,這意思是說漲潮時工作退潮時修補石滬,這句古老的諺語不但生動的描繪出當時居民半漁半農的生活,也可以得知石滬的重要性,在極盛時期當地有20~30個石滬,但是隨著歲月的凋零,現在僅僅剩下 合歡 以及 母乃 兩個石滬,從這一些早期珍貴的清朝買賣契約當中可以發現,石滬是平埔族所建後來再轉賣給漢人,石滬大多由數個人家所共同經營,再依股權的分配,各家巡滬的日數而平分漁獲,目前石滬的漁獲量已經大不如從前了,只剩下當地人利用一種叫做手網的自製工具,撈捕少許的魚蝦,倒是在假日或者是週休二日,常常可以看見三五成群來自新港的婦女,到本地的海岸邊還有石滬周圍來撿拾海螺及蚵,石滬是具有歷史文化意義以及特色的古蹟,同時也是非常珍貴的鄉土文化資產,尤其是作為觀光資源推動全民旅遊的好去處,一方面可以讓民眾懷著思古幽情,親身體驗漁民們圍捕魚蝦採集貝類的情形,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先人的心血以及歷史背景,不但具有休閒的樂趣更可以啟發智慧以及教育功能,找個時間和朋友們一起來一趟巡滬之旅吧。

    建議地點:澎湖,苗栗白沙屯。
    【一起出發去生態旅遊】
    東北角海岸線(陳淑麗 攝影)
    (1) 東北角-藍色公路
    今天我們要來一趟現在最流行的海上新玩法-藍色公路!這一條東北角藍色公路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他的範圍可是最大的喔,貫穿了深澳漁港、鼻頭角、龍洞、澳底漁港、還有碧砂漁港這些東北角相當受歡迎的景點。

    每次開車走過東北角的海岸線,就覺得這裡真的是一個好美的地方。不過第一次搭船,從海上眺望,更驚艷的發現,臺灣原來這麼漂亮。宛如一幅碧綠的風景畫。 從深澳漁港出發,一路上看到好多特別的地質風光喔!像是這一條白色的「半隧道」,就為綠色的海岸線點綴出不一樣的繽紛。船緩緩開到「陰陽海」。因為海水沖刷沙岸的關係,這片海面看起來清清楚楚分成黃色和藍色兩個層次。下次如果您經過金瓜石山上,別忘了往下看,注意看看這個特殊景觀喔。咦?這一座山的形狀像什麼呢?我覺得像是少了一把握柄的茶壺。對了,他就是「無耳茶壺山」。而這裡呢,就是大家熟知的「鼻頭角」囉。上頭白色的鼻頭角燈塔巍巍矗立;懸崖下白色的浪花滾滾拍打,好美喔!不過從藍色公路看過去,他可不只長得像人的鼻頭喔。從這個角度,你看!像不像一艘船?所以他就叫「軍艦岩」了。下一站我們就來到龍洞了。這兒美麗的海域讓它成為最受歡迎的潛水地點之一;平坦的岩岸還是一個絕佳的天然攀岩場和釣魚場呢。哇,好多釣客不知道是怎麼到孤零零的礁島上去享受釣魚樂的,千萬要注意安全喔!更特別的是在龍洞南口海洋公園。這裡看起來好像就是個海水浴場,有什麼了不得的地方嗎?看看這些游泳池的造型,是不是有點與眾不同呢?其實他們以前可是九孔的游泳池,也就是九孔養殖場。傳統的九孔養殖場破壞了這裡的「海蝕平台」地形,經過專家評估之後,才闢建成現在我們看到的海水游泳池。在這兒游泳,說不定還可以跟不小心游近來的魚兒以其同游大海喔。在海洋公園的二樓還有雅致的咖啡館,怕太陽曬的話,坐在裡面一樣可以欣賞碧海連天的美景,讓自然風光帶來無限的浪漫。

     

    (2) 龜山島-神秘禁地
     
    遠眺龜山島(林永銘 攝影)
    遠眺龜山島(林永銘 攝影)
    龜山島是一座火山島嶼,位在宜蘭縣頭城海岸以東約十公里的地方守護著蘭陽平原。在平原的任何角落,只要往海的方向看,就會看到它矗立在太平洋上,可說是宜蘭縣的一個精神標地。

    不用說您應該也知道它為什麼叫龜山島了吧?沒錯,遠遠眺望,真的就像海面上有一隻巨大的綠烏龜。從烏龜的頭、甲殼到尾巴都有,好可愛呢。龜山島全島面積約2.85平方公里,東西長約3公里,南北寬約2公里,海岸線長約9公里。

    龜山島附近發現的鯨豚機率高達98%。常見鯨豚種類多達11種,包括:有身軀墨黑、肚子雪白、有殺人鯨之稱的虎鯨;樣子有點像虎鯨,喜歡接迎船隻與人共舞的偽虎鯨;造型流線、身上有明顯條紋的條紋海豚;有修長的嘴喙、喜歡表演由海中騰空而出、轉身數圈後再潛入水面特技的長吻飛旋原海豚;個性特別好奇活潑、最喜歡貼近船隻,在遊艇前後巡遊,惹得遊客驚呼連連的瓶鼻海豚; 還有熱帶斑點原海豚、弗氏海豚、侏儒抹香鯨等等。在4到6月期間,優雅的鯨魚及頑皮的海豚,在藍澄海水中嬉戲、潛游、翻波逐浪,讓乘著船隻追逐鯨豚的遊客,忘了風浪起伏顛簸之苦,爭睹海中精靈的可愛模樣。

    岩層主要是由安山岩質的熔炎流和火山碎屑岩互層所構成。因為它的火山地形,龜山島可以說是一個活的生態教室喔。我們在繞島一週的時候,解說員透過擴音器為我們解說著所謂的龜山八景,包括 「龜山朝日」、「龜島磺煙」、「龜岩巉壁」、「龜卵觀奇」、「靈龜擺尾」、「神龜戴帽」、「眼鏡洞鐘乳石觀奇」,以及「海底溫泉湧上流」。巉沿峭壁,還有山巒、海蝕洞。看到沒?在海面上汩汩冒出來的,可是海底溫泉呢!旁邊的岩壁上還附著著硫磺的結晶。每一個景致,都讓人驚嘆大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ㄟ/,仔細一看,山壁上怎麼還有一個一個方形的洞呢?原來這些都是以前作軍事防衛用的雕堡呢。保衛國家的軍人,是怎麼挖掘出這些通路的呢?人定勝天的力量,也真是讓人佩服。雲霧飄渺,籠罩在龜山島上,看起來更增添了它神秘的色彩。光是在海面上看龜山島實在是太不過癮了!船上的遊客們急著想趕快登島去看看囉。

    臺灣虱目魚養殖, 傳統上以在魚塭塭坪上繁殖藻類,供虱目魚食用為主。台南地區老一輩漁民傳說,距今 180 多年以前,有一位陳姓老人,從唐山來, 居住在台南頂山村,在村南海坪圍築了50~60甲魚塭,養虱目魚,名為「公港塭」,為當地虱目魚塭的起源。 陳姓老人自己經營虱目魚塭, 一直到老死為止,每年都為虱目魚苗與風寒博鬥,為保衛塭防堤岸與大水博命, 同時傳授以米糠為虱目魚補助飼料的觀念與技術,地方感念其恩惠尊稱為陳老長年,每年公港塭都留有「櫃底錢」(光復初期為 140 元),做為祭祀之用。

    「完全養殖」技術領先世界各國,所謂「完全養殖」乃是一種魚介貝類, 從種魚培育、產卵受精、孵化育苗、養成上市等一系列的養殖技術及管理系統,都已經建立、掌控。 嚴格地說,臺灣是世界唯一虱目魚完全養殖的地區。早期虱目魚苗全部靠天然捕撈, 主要產地為台東、屏東、高雄至嘉義、宜蘭、花蓮等縣沿岸海邊,4月至6月為盛期, 每年清明前後,業者準備妥當下海捕苗。 虱目魚魚鮮肉細, 營養價值高,適宜煎、烤、煮、蒸、炸、醃、燒等,有「狀元魚」之譽。 臺灣吃虱目魚,從頭到尾完全食用,除了一般魚類烹飪的吃法以外, 並且依虱目魚生理形態上的特性,發展出極具鄉土特色的美味。 一般消費者所熟悉的如虱目魚頭(取其頭部軟骨及巨大的眼瞼)、 虱目魚肚(有肥厚的脂肪層)、虱目魚粥(清甘、味鮮)、虱目魚肉臟(取其脆腸, 因草食性,食藻類的綠故)、虱目魚羹、虱目魚湯、虱目魚米粉、煎虱目魚…等。
     
    (3) 大鵬灣-瀉湖海灣
     
    大鵬灣的蚵殼島景觀(林永銘 攝)
    大鵬灣的蚵殼島景觀(林永銘 攝)
    大鵬灣位在屏東縣東港鎮與林邊鄉的交界的地方,它是臺灣最大的內灣,因為林邊溪與東港溪挾帶大量的泥沙淤積,慢慢地堵住海灣的出口,才形成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封閉性的大鵬灣。 這裡的潟湖地形,使大鵬灣的濱海地區生長了一大片的海茄苳紅樹林,紅樹林蘊藏了相當豐富的生態資源,不僅是活生生的生態教室,更是欣賞鳥類的好地方,因此為了達到寓教於樂的美意,這裡設置了「生態教育館」。 大鵬灣是飼養牡蠣的天然內陸海,所生產的牡蠣新鮮肥美,也造就了的剝殼行業,而被丟棄到灣內的蚵殼,經年累月竟然形成了二座露出水面的蚵殼島,是漁鄉特有的養蚵文化。生態教育館展示了大鵬灣近海的魚類與海裡生物,作為補充中小學教學教材。此外,館內也展示了各種捕魚用具,讓民眾不再只是用眼睛看,還可以動手接觸漁夫的生財器具,民眾還可以到踏浪戲水區,享受玩水的樂趣。景觀萬千的大鵬灣,有著豐富的生態景觀、優美的養殖魚塭景色、加上海上活動盛行,難怪交通部觀光局會把大鵬灣評定成「國家風景區特定區」。
    (4) 立川漁場-摸蜆去
    大鵬灣的蚵殼島景觀(林永銘 攝)
    有沒有摸到黃金蜆?(林曉屏 攝影)
    到花蓮壽豐鄉看到很大一隻的蜊仔標示牌,跟著指示走很容易就來到立川漁場了。哇!來到這,放眼望去都是蜊仔池耶!漁場的主人,是蔡先生四兄弟一起合作的。他們利用好山好水的花蓮縣壽豐山的天然湧泉來作養殖,蔡先生說,如果把這一池水抽乾,只要兩天,天然湧泉又會自己把它蓄滿一大池喔。

    所以呢,在蜊仔的養殖池裡,都可以看到一個一個的出水口,這個就是從魚池導入的綠藻排水口。有了這些綠藻,蜊仔就不需要餵食其他的餌料囉。大概經過八個月左右的時間,蜊仔就可以採收了。而且現在都用機械採收,這麼大一個池子,只要一部採收機跟一個人,就可以完成採收的工作喔。

    哇,剛從池裡採收出來的蜊仔,還帶著一點水光,在太陽的映照下閃閃發亮,黃澄澄的,好漂亮喔!因為這裡的蜊仔看起來金黃金黃的,所以就叫「黃金蜆」了。現在想吸收蜊仔的營養,不一定要買一堆蜊仔回家煮,漁場特別加工製作的蜆精,就幫我們濃縮成一瓶,而且整個加工過程,都通過HACCP,世界級的安全衛生認證喔。

    除了黃金蜆的養殖和加工之外,立川漁場已經轉型成為一個有名的休閒漁場了。在這個寬廣的園區裡,有漂亮舒適的小木屋,還有餵錦鯉的魚池,從每個角度看,都像一幅美麗的風景畫。很多遊客來到這裡,當然都不忘買個一袋蜊仔回家品鮮,不過最好玩的是,來這裡還可以親自下海,體驗一下「摸蜆兼洗褲」的童趣喔。
    (5) 野柳-神奇世界
    野柳的蕈狀岩(林曉屏 攝影)
    野柳的蕈狀岩(林曉屏 攝影)
    野柳著名的女王頭(林曉屏 攝影)
    野柳著名的女王頭(林曉屏 攝影)
    相信很多小朋友都來過野柳吧?在北部地區,野聊真的是一個親近海洋的好地方!這個長約3公里,最寬不超過200公尺的海岸區域,就濃縮了許多風化岩岸地形以及海蝕景觀,讓這裡特別有看頭;大自然的力量,把一顆顆的石頭變化出千奇百怪的模樣,真的很有意思。野柳的風化地形,有可愛的蕈狀岩,還有這個,一看就知道它叫什麼了吧?對了,就是蜂窩岩。而其中最有名的,當然非「女王頭」莫屬了,連外國人都慕名而來呢。

    不過因為風化作用的關係,女王頭可能只剩下15到25年的壽命。現在研究人員要為它塗上「抗風化劑」,希望能夠維持住這個野柳的招牌景點。至於海蝕地形也相當精彩;在這裡可以看到海蝕平台、海蝕崖,還有海蝕洞。哇,真的是好豐富的地質教室喔!這些地形雖然值得一看,不過,您可能會覺得有點平常了。那我們就帶您來點刺激的,搭快艇乘風破浪!從海上更可以一覽無遺地欣賞野柳的全貌喔。
    (6) 蚵仔寮-傳統漁村
    臺灣的天氣真不是蓋的,即使,應該定義是冬天的這個時候,在高雄縣的梓官鄉蚵仔寮漁港,卻仍然是熱情的艷陽天。成立於民國47年的梓官區漁會,目前已經有6000多名會員,廣闊的腹地,加上已經整修完善的港口,讓蚵仔寮漁港這裡的漁船數量,已經有將近四百艘。其中,船隻共有175艘,而竹筏,也就是排ㄚ(百啊),更有235艘之多,這也顯示了,在梓官鄉相當地的魚獲數量,應該是相當可觀的一年四季的魚種,輪番上陣,像是烏魚,白帶魚,肉魚,不拉魚,紅目鰱,赤宗,等讓蚵仔寮漁港,一直都是當地大宗魚貨的集散地也因此,漁貨的供銷量,不只限於零售批發,更將觸角推展到鄰近的學校,機關,甚至於軍隊呢!
    為了因應臺灣加入WTO,漁會除了原有的【海宴】標誌外更為產品投保了兩千萬的產品責任險,除了原有的銷售管道之外更與物流配送合作,讓全臺的消費者,都能享受到梓官特有的野生烏魚子,小蝦寶系列,和旗魚鬆,紅目鰱魚鬆,以及虱目魚鬆等等新鮮便利,又物美價廉的魚產品。走進雙龍護衛的大門口,蚵仔寮最著名的張家古厝,就在眼前紅色的磚,堆砌而成的高大建築物,即使在今天看來,仍然有著不可侵犯的威嚴。接著的紅樹林步道,更是讓人驚艷不已。如果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拿來形容蚵仔寮紅樹林那可真是太貼切了全長不過短短200多公尺的原木步道,沿途就可以看見許多新鮮有趣的景象說起溼地,其實和紅樹林是相依為命的這種胎生的植物,可是對於溫溼度,土壤,水質,有著最嚴苛的挑剔像我身旁的。長長的水筆子胎生苗,就不禁讓人驚嘆大自然的巧妙。
    大家可能很熟悉,淡水關渡的紅樹林,但是蚵仔寮,這座已經有75年歷史的防風林,卻是一年四季都輪番交替著不同植物的風貌佇立在茄苳溪口,似乎像是為著鄉民守護般的頂著強風卻不移不懼,這多像是討海人的個性啊!更為著蚵仔寮的自然生態,置留下最美好的標誌。
    【生態旅遊還需要什麼?】
    臺灣這個蕞爾小島真可謂福天勝地,有超過15萬種的物種,涵括從熱帶、溫帶、寒帶的動植物,是北半球生態系的縮影,生物的棲息環境幾乎就比鄰我們身邊,加上原住民、漢族與客藉移民等交錯發展出來的多樣性文化,都足以造就臺灣成為世界最好的生態旅遊地點,重點在於我們怎樣推動和經營。 展望未來,臺灣的生態旅遊應朝以下目標規劃與發展: 推上國際旅遊市場。現階段是以全年12個地方節慶展現本土特色(例如3月內門宋江陣,4月媽祖文化節),作為推展國際市場的基礎。 建構環保的觀念。不使用衛生筷、碗等。

    創造就業環境。生態旅遊可以均衡地方財富,創造就業機會,尤其是原住民及偏遠地區居民的謀生頭路。

    生態旅遊改造昔日的觀光旅遊景觀、促進旅遊當地自然與文化的保育,然其功能不只是經濟、物質的,在精神層面上,它提高了在地住民的信心,無形中也培養我們對臺灣土地的自信與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