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台灣已有部分水田面臨休耕或廢耕的困境,但也有部分的農田地主開始將這些休廢耕的水田經過整理、利用生態工法的技術,營造多樣的棲地環境,吸引多種鳥類、昆蟲等野生動物來棲息,成為新興的生態觀光景點,例如彰化的福寶村。
也有些水田地主,努力維護原有的棲地環境,堅持使用有機農法來從事農作,耕作過程中不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而是利用有機堆肥、生物間相互制衡或牽制的方式來取代噴灑農藥除去蟲害。像是在水田中放養鴨子,鴨子可以吃掉水田中的雜草和害蟲,而不需額外噴灑農藥。鴨子在水田中划動行走可增加水體的含氧量,鴨子的排泄物是自然的有機肥,也不需再施用化學肥料來提供作物生長所需的營養。這種方式是最自然的耕作法,已經逐漸被推廣運用。
在台北縣三芝鄉有位蓮花田主人,在台北市立動物園及慈心基金會的溝通、合作及鼓勵下,他所種植的蓮花田開始不噴灑農藥,經過四年多的努力,搶救了許多蛙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台北赤蛙。當然蓮花田主人,並沒有因為停止使用農藥而減少賣蓮花的收入,這也證實了生態保育及經濟是可以找到平衡點。
許多早年的灌溉圳道,現今只剩部分河段的遺址,具有較完整區段的水圳或溝渠,絕大部分也已經成為水泥堤岸。水利人員可以改用生態工法來改善、修復或復育原有的灌溉渠道,生態工法是對環境友善的工程施做方式,除兼顧安全功能外,還能營造出一個近似自然狀態的棲息環境,增加不同類型的棲地,提供更多生物棲息。
為了維護台灣水田和溝渠環境並保育台灣本土物種,我們千萬不能將外來種放生至野外環境。此外,雖然我們不是水田的地主,也不是水利人員無法親自參與搶救水田溝渠的工作,老師、同學和家長都可以一同實地參訪、觀察水田和溝渠生態環境,甚至可以親自訪問這些地主伯伯、大嬸,更加認識和發掘這些我們人類賴以維生的大地環境與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珍貴動、植物! |
|